7月23日下午2点,室外暑气正盛。琥珀街道北苑村社区“北苑义剪”爱心理发室里却凉意十足。74岁的董吉兵大爷坐在理发椅上,看着镜子里清爽的发型,忍不住和理发师施萍念叨:“还是你最懂我,两边推短点,凉快又精神!”这样温馨的场景,在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已经持续了整整15年,累计服务老年人达万余人次。
“施萍啊,今天人多吗?我特意早点来。”下午一点多,还没到理发室2点正式开门的时间,70多岁高龄的张奶奶就早早来到了理发室门口。施萍连忙放下手上的扫把迎上去:“老人家您先坐,吹会空调,您今天是第一个到的,我收拾一下马上给您剪。”熟练的招呼声里,藏着十几年积累的默契。
15年前,北苑村社区为解决老年人“理发难、理发贵”的问题,决定开设公益理发点。当时刚因照顾孩子放弃理发工作的施萍,在听说后便动了心。“我本来就是干这行的,能给街坊邻居帮点忙,还能兼顾家里,多好。”就这样,她成了“北苑义剪”的一名爱心理发师。
公益理发点设在北苑村社区“红纽带”党群服务驿站内,除了节假日,每周三下午固定开门。
“之所以定在周三,就是方便老年人记忆,不用想今天是几月几号,周三就能来。”施萍介绍说。与不让老人费心记忆相比,施萍却记得每位老人的喜好:王大爷爱留平头,李奶奶总念叨“别剪太短”,独居的赵爷爷理发时喜欢和她聊过去的故事。
“60岁到79岁的老人,一次5元,80岁以上只需要3元。”理发室墙上清楚地写明了理发的公益性。施萍说:“对许多退休金不高和低收入的老人来说,这几块钱的消费,既保住了体面,又减轻了负担。”
“外面的理发店,随便剪剪就要一二十,我又不在乎什么发型,看着那些装修豪华的理发店真是有点‘望而却步’。”75岁的刘大爷算起账来:“在这里一年最多才花60块,还不用跑远路,就在小区里,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据统计,15年来“北苑义剪”累计服务老人超300人,每周三下午平均有20多位老人前来理发,累计服务老年人达万余人次,这里俨然成了辖区老人心中的“贴心小站”。针对一些身体不便的老人,施萍还会上门提供理发服务。
除了暖心的价格,施萍的手艺更是让老人们赞不绝口。她总能根据老人的脸型、发质调整发型,剪发时动作轻柔,还会细心询问“会不会短”“力道够不够”。老人们前来理发,不需要提醒,施萍几分钟就能剪出让老人满意的发型。“技术杠杠的,下次我还来。”理完发,老人们都会笑着和施萍告别。
“光靠施萍一个人不行,得让这个理发室能长久办下去。”北苑村社区党委负责人说。为了让“北苑义剪”这个暖心养老品牌持续运转,在社区“红纽带”党建联盟的牵头下组建了“北苑义剪”志愿服务联盟,吸纳爱心理发室和理发师加入进来。此外,社区逐年加大投入,不仅配备了电扇,还安装上了空调,让老人夏天理发更清凉、冬天理发不受冻。
社区还在理发室安排了志愿者,负责提前开门、打扫卫生、登记先后顺序、维持现场秩序、给老人端茶倒水等。
如今,“北苑义剪”不仅是北苑村社区的党建服务品牌,更成了跨社区的“暖心符号”,不少外社区老人慕名而来。在这里,剪刀剪去的是白发,连接的是党群情,留下的是“老有所依”的幸福感。“只要老人们需要,我会一直剪下去,看着他们清爽的样子,我心里也敞亮。”施萍说。
(黄玲玲 陈三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