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 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这一论断为新时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在市场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
文化和旅游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秉持应用与建设并重的理念,将信用体系建设作为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制度创新、试点示范、科技赋能等多维发力,逐步构建起具有文旅特色的信用监管新格局。
信用管理基础更加夯实。2021年出台《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规定》,为文旅市场信用管理夯实了基础、提供了依据。以此为核心,制定信用修复、文书格式、系统应用等配套制度,形成了“一部专门规章+多项制度”的“1+N”信用体系基础架构,推动文旅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走向法治化、规范化。
信用监管震慑力不断增强。发布旅游市场严重失信主体典型失信行为案例,持续夯实信用监管基础。截至2025年6月,全国已认定严重失信主体667个、轻微失信主体98个,通过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文旅市场通App及时进行了公示,并与信用中国网站、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信息共享。加大对严重失信行为的曝光力度,加强和普及诚信教育,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让信用进一步成为引导规范旅游市场经营活动的无形“指挥棒”。
信用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坚持深化应用,创新开展文旅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信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与作用,进一步激发行政部门、市场主体、社会机构等参与信用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诚信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今年6月,第二批16个试点地区通过验收,为全国文旅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地方样本”。
北京海淀:信用赋能文旅创新
北京市海淀区自入选试点单位以来,将“文旅海淀”信用品牌建设融入业态监管和服务质量提升,通过打造“信用创新会客厅”、建设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与其他机构信用互认等举措,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与服务升级,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文旅海淀”信用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升,2024年海淀区旅游接待量增长13.9%、旅游收入增长16.9%,以信用促进经济发展试点成效显著。
河北邢台任泽:以文润“信” 以“信”促旅
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围绕“加强诚信文化建设”试点任务,实施了多项措施。如建设“任泽信用文旅”小程序,归集与整合文旅市场主体信用数据,建立“一企一档”信用档案,举办信用专项培训,加强队伍建设,一年来开展系列诚信文化宣传活动20余场,将“信用任泽”品牌融入景区建设,创新“信用+”应用场景,激活任泽“夜经济”,全方位打造诚信消费示范区。通过“线上精准触达+线下情感共鸣”的组合措施,为全区文旅行业营造了诚实守信的营商环境。
辽宁沈阳:制度科技双驱动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辽宁省沈阳市积极推进文旅市场信用经济试点建设,以政策为引领夯实根基,出台相关政策,规范信用信息全流程管理与修复机制。通过省市数据共享建立联动监管体系,形成多元共治格局。依托“沈阳易承诺(信易诺)”和“放心游沈阳”小程序打造信用可视化平台,实现文旅行业市场主体信用承诺签署率达90%以上。积极探索信用管理在旅游激励政策中的深度应用,将信用管理全面融入旅游激励政策评价体系。信用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沈阳市文旅市场更加规范有序,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吉林长春新区:实现信用承诺闭环管理
吉林省长春新区以“试点促建设”,探索涵盖信用监管、信用品牌、信用应用场景等在内的信用全领域管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与专家智库,保障科学施策。出台信用承诺、分级分类监管等制度文件,织密信用制度网。依托信用数字基础设施,开放市民卡App的“信用街区”模块,政务服务体验区实现诚信信息查询与“信易+”惠民服务。通过“承诺、示诺、践诺、监诺”闭环管理,将履约情况纳入经营主体信用记录。探索“承诺+提醒+代办”的“处罚即修复”信用举措,助力文旅项目招商引资。
上海徐汇:深耕信用“试验田” 扩大“文化C圈”影响力
上海市徐汇区以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流程、提升经营主体感受度为改革方向,建立覆盖承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信用闭环制度,探索推进剧本娱乐新业态信用监管,推出文旅信用经济区域共建机制,以信用手段持续扩大“徐汇文化C圈”影响力。
与此同时,成立领导小组,联动20余部门,共同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数据归集、信息共享、宣传引导工作机制。打造文旅信用地图,集中展示“徐信+”信用品牌企业。从入境支付便利化入手,推进信用承诺应用落地,全力助力上海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
江苏无锡:拓展信用场景 深化区域合作
江苏省无锡市以试点建设为契机,推动“一板块一品牌,一行业一特色”创建,有8个品牌入选市级优秀案例,多家企业获国家级品牌信用荣誉。
依托个人信用分——“阿福分”拓展信用场景,实现“信用+活动预约”。以信用赋能融资,推出“文旅信用小额贷”等金融产品,并解决重大文旅建设项目融资难问题。深化区域合作,构建“跨江环湖”信用文旅一体化格局。在智慧平台嵌入企业信用二维码,通过二维码颜色显示风险等级,提升监管效能。同时,积极优化文旅企业信用修复服务,引导文旅企业进行信用修复。
浙江杭州:强化信用数据归集分类管理
浙江省杭州市以“促进信用信息共享”为目标推进文旅信用试点工作,构建“统建一个信用数据集成驾驶舱”“实现政府监管与市场评价两端数据共享”,以及“赋能文旅领域N个信用经济场景”的“一舱两端N场景”的试点工作推进路径。实现信用数据集成归集,并归集七大类共计4125个文旅市场主体近150万条信用信息。以信用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打造多元“信用+”场景,包括“信用+阅读”“信用+交运”“信用+出游”“信用+监管”“信用+保险”“信用+证明”等。
安徽合肥蜀山:“文化+信用”为文旅消费添活力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锚定“优化信用消费环境”试点任务,构建“文化+信用”发展模式。依托文化底蕴深厚优势,以“信易+书香蜀山”“信易+非遗”两大核心信用消费场景提升优质公共文化供给,以“管促融合”服务文旅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带动信用消费生态创新发展。深化“信用+监管”组合应用,在全面归集信用信息的基础上,对区内依法登记注册且成立满1年的74家旅行社先行先试开展年度综合信用评价。督促区内文旅企业开展行政处罚自查,编制信用修复指引,注重释放信用消费的市场内驱力。
福建厦门:聚焦平台建设 优化信用消费环境
福建省厦门市以优化信用消费环境为目标,成立试点推进小组,出台系列信用政策,聘任社会监督员强化保障。建设厦门市智慧文旅一体化平台,构建运行旅行社信用评价系统,上线“乐游厦门”小程序,设立旅游诚信基金,推出“厦门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二维码”,打造“厦门放心游”服务品牌。聚焦增加信用监管广度、应用深度、品牌亮度三个重点,推动信用监管制度贯穿文旅行业运营全过程,依托个人信用白鹭分拓展“信用+”系列应用场景,利用融媒体矩阵打响“海上花园·诚信厦门”文旅信用消费品牌。
江西新余:完善机制 打通信用评价壁垒
江西省新余市紧扣“信用品牌建设”核心任务,以打造“信游新余+”样板为抓手,完善“天工之诺·信游新余”品牌培育机制和信用管理机制,使“信用有价”的观念深入人心。建立健全文旅市场信用监管制度体系,制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等具体办法。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开发集市场管理和应用于一体的“信游新余”小程序。利用本地“信易贷”平台,初步实现文旅行业与金融机构、其他行政机关等信用评价的互通互认,多家信用良好企业获“文旅贷”“文企贷”授信近5千万元。
山东青岛:以“信”促“游” 营造诚信消费环境
山东省青岛市围绕“优化信用消费环境”试点任务,以“立信、评信、用信、守信”为主线打造“信游青岛”品牌。搭建“数据互通+监管服务+消费场景”三位一体信用平台,归集涉旅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建立旅行社等领域信用评价机制,实施分级分类监管,结合评价结果开展靶向监管,营造诚信消费环境。打造“信用码”等信用消费场景,推出信用免票等产品,提升游客出行体验。推出特色文旅金融产品,建立“产业链白名单”,助力文旅企业融资纾困。
湖南郴州:构建全周期信用生态
湖南省郴州市以信用承诺制为支点,构建“监管—评价—激励”全周期信用生态。构建“承诺+监管”闭环管理模式,首创“信用二维码”公示制度,为119家文旅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实现“一码查信用”。推出“五维承诺”体系,归集信用数据800余条,履约率99%。依托“信用郴州”平台建立信用画像,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实施“双随机+信用评价”监管,对信用优良企业降低抽查频次并发放信用奖励。出台相关政策,创新“信用+奖补”激励政策,形成“制度+资金”二维保障体系,为信用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海南三亚:建立“三码合一”信用消费体系
海南省三亚市以“专班化”保障创建工作有序开展。推出“三亚放心游”旅游消费投诉先行赔付平台,通过“科技+信用”双轮驱动,实现旅游投诉“3分钟受理、30分钟预赔付、1天内办结”。建立“三码合一”(“放心消费码”“海南放心游码”和“一户一码”)的信用消费体系,以全省统一的一个信用码优化了三亚的信用消费环境。以动态评分评星结果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监管,以诚信宣传活动和“金椰分”提升信用意识、促进信用激励。打造“旅游先行赔付”“一户一码”“信用+庭院经济”等45个具有三亚特色的信用应用场景。
重庆渝中:以“诚”筑基 激活文旅产业新动能
重庆市渝中区聚焦诚信文化,用信用治理规范市场生态、以信用场景激活产业动能,精心打造“诚信游渝中”品牌。开发“诚信游渝中”小程序,对文旅企业建立信用档案,打造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平台,推动对市场主体的精准监管。向社会征集诚信文化主题故事和视频,让诚信理念浸润人心。推动文旅与金融、商贸等领域跨界融合,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打造信用场景等方式,解决文旅企业的融资难题,拓展文旅产业发展空间。
四川甘孜稻城:弘扬本真文化 共建诚信环境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以“圣洁甘孜、本真稻城”为诚信核心,从本真环境建设、本真质量提升、本真心灵之旅三方面探索出“信用赋能文旅、文旅反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挖掘藏族传统文化中“守信重诺”的精神内涵,塑造“稻这里 诚相伴”品牌,营造本真社会环境,推出“先住后付”等信用消费产品,发展“因信获利、以信为荣”的文旅信用经济模式。建立涉旅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和商家诚信图谱,评选诚信标杆,引导全行业诚信经商,赋能行业发展。
云南红河建水:将诚信基因融入文旅产业全链条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依托“千年古城·文献名邦”的文化底蕴,将诚信基因融入文旅产业全链条,以“上善建水 诚信兴旅”形象品牌为引领,塑造信用生态;打造“信易贷”“安心购”“快乐游”“礼信传”四大信用应用品牌;建立信用承诺、信用评价、红黑榜、联合惩戒等多项机制;开发“信游建水”数字平台,实现信用数据“一网统管”。系列举措形成了体制机制保障—信用评价—评价结果应用—正向激励的良性信用品牌培育生态,促进文旅消费和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于 帆 整理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云南红河建水在景区推出“诚信自助购”
北京海淀开展“文旅海淀,诚信万里行”活动
在四川甘孜稻城,消费者可扫码查询涉旅商家信用档案。
安徽合肥蜀山开展“信易+书香蜀山”应用场景实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