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大姐志愿服务队走进小区,切实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项民生实事的落地。
8月25日,记者从合肥市房产部门了解到,今年合肥市确定对89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总建筑面积达101.27万平方米,涉及407栋10895户3.2万余人。截至目前,绝大部分小区已开工建设,十几个小区竣工交付,剩下未开工小区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如清单编制和挂网招标工作等。
老旧小区正在大变样
屋面防水,雨污水改造,小区路灯照明系统、道路及停车位改造,增加智能化系统,水表出户,开通天然气……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街道徽州大道477号小区正在进行一系列的“变身”。
和它同样正在大变样的全市还有几十个老旧小区。如庐阳区杏林街道市政小区建成有20多年,正在进行系统性改造:小区内年久失修的雨污水管网、道路等全面更新;实施小区监控覆盖、公共照明提升等关键工程,切实维护城市公共安全;通过补植绿化,清理违建杂物,增添健身器材、充电桩等便民设施,小区公共环境也将迎来整体升级。
目前,庐阳区2025年16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已全面开工,总建筑面积达37万平方米,惠及群众3700余户,预计年底前所有工程完工。
在蜀山区,纳入改造计划的五里墩街道蜀小宿舍和琥珀街道光荣西村2个老旧小区已完成施工围挡搭建、机械进场清表等工作,下一步将实施道路提升、雨污分流、外立面翻新、智慧安防增设等工程。
“体检先行”居民“点单”
老旧小区怎么改,才能改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记者了解到,合肥市对每一个要改造的小区,都会落实“体检先行”,充分调查分析老旧小区及周边房屋建筑、设施配套现状,历史文化风貌、居住环境、物业管理状况、隐患堵点等,结合居民意愿,因地制宜制定改造方案,着力消除老旧小区安全隐患。
同时,细化老旧小区改造居民需求调查表,明确居民对小区实施改造、改造方案、改造后管理模式等调查内容,通过入户调查、书面征求意见等线下手段,让居民“点单”改造内容;通过“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等线上手段,让居民表决,广泛凝聚共识。居民参与率、同意率达到规定比例的,方可纳入改造计划;改造方案应经法定比例以上居民表决同意后,方可开工改造。
对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合肥市充分运用好市场化物业管理、大片区规模化运营管理、居民自治自管等老旧小区物业管养模式,通过合同约定,明确物管内容,让老旧小区居民享受到高质量服务。
破解加装电梯难题
伴随着老旧小区改造,一些小区加装电梯工作也提上了日程。但是实际推行过程中,居民对加梯政策知晓度低、资金分摊规则不清晰等问题,成了制约这项民生工程落地的“拦路虎”。
在合肥包河区包公街道宁国新村社区,有这样一支以女性为主力的志愿服务团队——宁大姐志愿服务队,她们凭借耐心、细致、亲和的沟通优势,走进一个个单元楼、敲开一扇扇家门,把政策讲明白、把账算清楚、把服务送上门,切实推动加装电梯这项民生实事的落地,为居民排忧解难。
“一部电梯造价大概40多万,政府会补贴20万。而且楼层不同,出资比例也不一样,六楼相对高些,一楼二楼则低一点。”宁大姐志愿服务队队长王国梅每次到宁国新村社区锦桂花园小区上门,总是把政策细节一一讲透。
“她们把政府补贴政策讲得特别清楚,之前的顾虑全没了,现在我们特别支持加装电梯!”家住宁国新村社区锦桂花园小区的彭先生表示。
合报深一度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余佼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