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翻身参加奥运圣火传递。
张翻身旧照。
8月28日,记者从蜀山区了解到,近日,来自该区的97岁抗战老兵、离休老干部张翻身收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这枚金灿灿的纪念章,不仅是对其投身革命、浴血奋战一生的崇高肯定,也是一枚承载民族记忆、闪耀抗战精神的历史徽章。
从“小伙计” 到战斗英雄
已年近百岁的张翻身,回忆起八十多年前的烽火岁月,目光依然炯炯有神。“16岁参军,戎马一生。”
1928年,张翻身出生于山西运城闻喜县一个贫苦家庭,父母都是地主家的雇工。童年时的他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直到1945年,地方工作的八路军找到他,他才真正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我要参军,要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登记入伍时,不识字的他说不清自己的名字,指导员便为他取名“翻身”——寓意被旧社会压迫的劳苦大众能早日翻身得到解放。
参军不久,张翻身就经历了人生中第一场正面战斗。在夏县,一支日军中队占据山头负隅顽抗,拒不投降。他所在的部队五个连包围敌军,激战两小时,毙伤日军近60人,俘虏10余人。那场战斗后,表现英勇的张翻身领到了军旅生涯中的第一件“热兵器”——一颗手榴弹。“走到哪都带着,每天摸一摸,就怕丢了。”说起这最初的“宝贝”,张翻身的脸上仍洋溢着兴奋。
战火淬炼中,他迅速成长。送情报,他穿越枪林弹雨,迂回麦田桥洞,誓死完成任务。1947年,在解放战争中,已是一名警卫员的他再创传奇。在执行任务途中,他独自遭遇百余名溃败敌军躲入地主大院。危急时刻,他与一名侦察班长默契配合,机智运用战术虚张声势,最终不费一枪一弹俘虏了整个敌军连队,被授予特等功。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说到动情处,张翻身不禁哼唱起当年的歌曲,眼角湿润。在他左眼角边,一块明显凹入的骨头,是战斗留给他的永久印记。“大大小小的战斗,已经说不清打了多少。”但每一次战斗,都见证着他对革命的赤胆忠心。
转战南北革命意志高于天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翻身又毅然投身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转战大江南北、异国他乡,十余次立功受奖。
1950年,当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他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报名参加抗美援朝。1951年3月,他从西南剿匪前线奔赴朝鲜战场,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转战于铁原、春川、洪川等地的血火战场。他清晰记得,虽然装备粮秣远不如敌,但志愿军拥有敌人无法比拟的革命意志。“拼刺刀时,只要有一口气,就要战斗到底!”
1953年,为配合板门店停战谈判,时任539团侦察股副股长的他,受命率侦察排夜间排雷。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他和战友们全然不顾危险,徒手摸排,成功排除73颗地雷,为主力部队攻克1090沟和949.2高地、歼敌一个团扫清了障碍,再立战功。
最让张翻身难忘的是1953年的“八一”建军节。“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战争胜利结束,所以那一年的建军节,我们格外欣喜和激动。”战士们拿出慰问团带来的猪肉、鸡蛋粉等平时舍不得吃的食物,摆了一桌“盛宴”。一名山东战士还即兴表演快板,歌颂胜利,庆祝“八一”。
回忆起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战场时,张翻身感慨,“我们那时候,从未想过荣誉和金钱,冲到战场上,就是想保家卫国,我们的国家被侵略,我们不冲谁冲?”
生命在奉献中延续辉煌
转业后,张翻身被分配至合肥市南门汽车修配厂工作。和平年代,他将军人的坚毅品格注入新的岗位。
中年时,战争留下的旧伤复发,他毅然选择以长跑对抗病魔。从百米到十公里,风雨无阻三十余载,不仅跑出了健康,更跑出了精彩,成为安徽省老年长跑协会骨干,还屡获全国性比赛佳绩,2003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
2008年,80岁高龄的他迎来了人生中又一个高光时刻——当选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在合肥传递圣火的那一刻,他感到无比自豪,“那是为了祖国的荣誉而跑!”至今,他仍珍藏着那柄火炬。
他还将光和热洒向社会。三十多年前,他在晨跑途中救助过车祸重伤者,被评为合肥十佳人物;2003年起,他资助了十余名贫困儿童重返课堂;小区里修建了健身场,他就义务去那里打扫卫生……他用点滴行动践行着“有一分光,发一分热”的信念。
如今年近百岁,张翻身依然是社区宣讲团的红色宣讲员,深情讲述党史和抗战故事。“跟党走,能打胜仗;跟党走,能过上好日子。”他的宣讲铿锵有力,让革命薪火在代代相传中生生不息。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烽火连天的战场到平凡的工作岗位,再到奉献余热的社区讲台,张翻身始终以赤子之心守护着初心使命,诠释着信仰的力量。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任海怡 徐文君 代波 詹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