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聚焦蜀山 > 正文

精雕细琢城市脉络 描摹民生幸福画卷

2025-11-03 14:13:14    来源:合肥晚报   


 


  城市道路,犹如城市的血脉,其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活力与市民的生活品质。今年以来,蜀山区聚焦市民出行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行动,通过一系列精准施策和治理举措,不断优化公共空间利用,切实做到“还路于民”,进一步提升了环境品质。

  疏堵结合 摊点治理便民不扰民

  傍晚6点,蜀山区环球金融广场C座门口的临时摊群疏导点开始热闹起来,吸引着过往市民驻足。

  这个临时摊群疏导点内设30余个摊位,选址在广场外围空地,巧妙地避开了城市主干道,实现了“便民”与“不扰民”的平衡。

  今年以来,蜀山区紧扣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以联合执法为核心抓手,扎实推进摊点治理工作。区城管局牵头组建摊点治理联合执法小组,聚焦占道经营等市容突出问题,沿“三横四纵”主要路线开展专项治理,并对淠河路、潜山路等多处易反弹区域进行重点攻坚。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蜀山区更注重源头疏导和长效管理。通过多次调度会议,区城管局督促各镇街、开发区对辖区摊点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并动态优化临时疏导点布局。治理工作始终坚持“疏堵结合、分类处置”的原则,积极引导流动摊贩从“违规占道”向“规范经营”转变。

  接下来,蜀山区将进一步发挥联合执法小组作用,持续推动摊点治理联合执法工作,进一步规范临时疏导点管理,有序推进“引摊入市”落地落实。

  打通梗阻 畅通城市“毛细血管”

  道路的梗阻,是城市发展中的常见“痛点”。蜀山区精准施策,着力打通交通脉络的“末梢神经”。

  在祁门路与荷叶地路交叉口,困扰居民已久的“断头路”成为历史。改造后的T形路口不仅配备了智能信号灯系统,还规划新建了机动车停车场。这一举措将湖东小学和汤池路幼儿园家长接送孩子的停车需求与改善周边小区交通微循环相结合,实现了城市有限空间的高效利用。

  蜀山区还紧扣合肥五十中奥体校区开学后的实际交通需求,对怀宁路与匡河路交口实施交通优化改造,将原有右进右出道口升级为十字路口,显著提升了该路口的通行效率。

  “我们经过反复论证,力求在细节处体现城市管理的温度。”蜀山区市政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改造工程的陆续完工,蜀山区校园周边正呈现出“路平灯明、畅通有序”的新面貌。

  盘活资源 巧解人行道通行难题

  长江西路沿线,商铺林立,学校、居民区密集,长期以来饱受非机动车停放混乱之苦。

  “原先人行道上非机动车停车位少,电动车、自行车‘见缝插针’,有的直接堵在店门口,连走路都得侧着身子。”在长江西路经营手机店多年的袁先生回忆。

  琥珀街道创新思路,对辖区内长江西路部分路段利用率低的“闲置”绿化带进行改造升级。琥珀街道综合执法队负责人介绍,通过将闲置绿化带进行降平硬化铺装,再科学规划、施划出标准的非机动车停车位,共计释放出350平方米的停车空间,可满足约500辆非机动车停放。

  蜀山区园林中心对匡河南岸约5000平方米的绿地进行改造,在保留乔木和主要绿植的前提下,于林下新建了260米长的樱花游步道,并增设便民座椅。这不仅为接送学生的家长提供了舒适的等候环境,也打造了一处靓丽的城市景观。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通过类似的“微更新”手法,在匡河路、怀宁路、龙图路沿线区域,将原本无法有效利用的零星空间转化为了规范、整洁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共计新增车位300余个,有效缓解了周边“停车难”问题,是“还路于民”理念的生动实践。

  协同治理 破解跨区治理难题

  西一环与顺河南路交口及周边区域地处蜀山区与庐阳区交界,占道流动摊点治理范围覆盖两区四家街道。

  蜀山区五里墩街道以跨区协同为突破口,牵头破解治理难题,建立起跨区联动沟通机制,组建专项工作微信群,实现信息实时共享、问题即时反馈、处置快速响应,彻底打破了跨区治理的信息壁垒。

  在具体治理策略上,创新推行“疏导优先、分类处置”的原则。以占道经营的鱼虾商贩为试点,积极协调周边菜市场,将其统一引导至市场内部鱼虾水产专区规范经营。这种既严格管理又充满人情味的“疏堵结合”方式,有效保障了商贩的合法经营权益,也从源头上减少了占道行为的发生。

  当一条条道路变得更加畅通有序,当一块块闲置空间被赋予新的功能,这是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的缩影,也是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于民的生动诠释。

  “从打通断头路到优化校园环境,从巧解人行道通行到破解跨区管理难题,这一系列举措体现了蜀山区在城市管理中以人为本、问题导向、精雕细琢的务实态度和创新精神。”蜀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周洪 通讯员 宗雷 季云冈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