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聚焦蜀山 > 正文

常住人口21万 七里塘有“魔法”

2025-08-08 11:11:48    来源:江淮晨报   

  七里塘社区浓浓“烟火气”。

  ◤截至2024年底,合肥市常住人口已突破1000万,成为全国第18座千万人口城市。其中,合肥新站高新区常住人口为53.7万人。

  作为合肥市“中心引领、两翼齐飞”空间发展格局中的东部发展翼主引擎,新站高新区拥有五大社区。其中七里塘社区常住人口约21万人,占全区人口约四成。

  这样的常住人口规模,放眼全市街道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吸引力来自何方?这么多常住人口的背后,七里塘社区到底施了什么样的“魔法”?◢

  常住人口21万街道级别“排头兵”

  打开网络地图,定位选择在合肥市,搜索七里塘社区,会出现多个目的地。原来,七里塘社区这个名称,在合肥并非独一份。比如,在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就有一个七里塘社区。

  合肥新站高新区有五大社区,七里塘社区是新站高新区西南门户,下辖新华、星火、张洼、淮合、淮肥、双塘、新符里、皖江、瑶东、竹溪10个社居。

  总面积约21.04平方公里的七里塘社区,东隔二十埠河与瑶海社区连接,西隔板桥河与庐阳区工业园连接,南与瑶海区嘉山路街道相邻,北与站北社区交界。

  七里塘社区区划范围先后进行了四次大的调整。

  2002年3月,由原郊区划入瑶海区;2003年3月,由瑶海区划归新站高新区;2005年6月,七里塘撤镇建街,同时村改居;2010年10月,新站高新区区划调整后,七里塘街道更名为七里塘社区。

  来自合肥市统计局的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合肥市常住人口已经突破1000万。今年3月10日,安徽省统计局公布数据,截至2024年,合肥市常住人口达1000.2万人,首次突破千万大关,成为长三角地区继上海、苏州、杭州的第4个千万人口大市,也是全国第18座千万人口城市。

  作为合肥市“中心引领、两翼齐飞”空间发展格局中的东部发展翼主引擎,合肥新站高新区现辖磨店、七里塘、瑶海、三十头、站北五个社区,常住人口为53.7万人。

  而七里塘社区的常住人口约为21万人,占全区人口比重近四成。21万常住人口的规模,放眼整个合肥市街道一级,也是处于“排头兵”序列。

  很多人好奇,七里塘社区,到底有什么样的吸引力?

  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理发8元一次,裤腿绞边最低3元,小家电简单维修不换零件甚至不要钱……在合肥市新站高新区七里塘社区兴海苑小区一期,有这样一个“星光服务站”,最近火出圈了。

  这里大约有300平方米,原本是闲置的非机动车库,经过七里塘社区星火社居党委改造,变成居民家门口的便民服务中心。

  “我们免房租请来专业师傅给大家提供服务。”星火社居委委员沈倩倩透露,目前服务站已经打造多家店铺。

  其中,理发区邀请专业理发师驻点服务;裁缝区由社区巧手能人坐镇,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为居民提供衣物修改服务;家电维修区采取“成本价+低服务费”模式。

  董姐裁缝店的董姐踩着缝纫机,正在做一套绵绸衣服。“都是附近的熟人,夏天绵绸衣服,冬天棉裤,很受欢迎。我们收费比外面便宜,裤腿绞边也就三四块钱。”

  “星光服务社”启用以来,以其便捷、多样、贴心的服务,赢得居民称赞。“拿了几件衣服过来改,大姐的手艺真好,收费又便宜。”社区居民俞康凤体验过这里的优质服务之后,赞不绝口。

  在“星光服务站”,工作人员还专门设置一个共享工具箱。梯子、钻头、老虎钳等摆放整齐,居民都可以来借用。

  其实,这只是七里塘社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效的一个生动案例。与此同时,七里塘社区还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用房、物业用房等资源,打造“15分钟治理服务圈”,建成标准化小区党群服务站35个,实现“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推动治理资源下沉到居民家门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目前,社区党委正以成功实践为样板,科学谋划,全面摸排闲置资源,依托现有党群服务站网络体系,全面推广复制星光经验,着力构建“家门口”便民服务圈,让幸福升级。

  在七里塘社区,生活舒服,如今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的切身感受。

  值得期待的是,首批13个“幸福满塘”为民服务站点,正在紧锣密鼓地规划建设中,将覆盖辖区10个社居委。

  人随产业走业伴城市兴

  在安徽巡鹰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里,动力电池回收产线正全速运转。褚兵是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负责人。

  早在2016年,该公司通过招商引资来到合肥新站高新区,落地七里塘社区,专业从事新型锂电池及材料、电芯梯次利用的生产与经营。目前,该公司已是集新能源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和投资整合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

  从2005年读书来到合肥之后,老家在蚌埠市的褚兵就跟合肥新站高新区有了不解之缘,第一份工作、买的第一套房、事业,都在这里。

  人随产业走,业伴城市兴。

  常住人口众多,不仅折射出七里塘社区的发展潜力,也是社区魅力与活力的重要体现,其增长的背后,是产业发展带动人口加速集聚的结果。

  无论是你想去工厂做生产线上的工人,还是想找个办公室做文职工作,甚至想开个小店、端盘子做服务员,在合肥新站高新区七里塘社区,几乎都能找到适合你的活儿。

  当前,该社区不仅拥有国家级平板显示产业基地,还是众多知名企业的所在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众多。最新的一组数据,最有说服力。

  该社区现有在地经营企业771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3家,含亿元以上大型企业30家,包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6代线)、彩虹液晶、彩虹光伏、乐凯科技、惠科金扬、劲旅环境等。2025年前六个月,完成产值(营收)127.3亿元。

  其他经营企业以商贸服务业为主。

  在七里塘社区,服务业企业3887家,其中年营收500万元以上服务业企业112家;商贸业企业2642家,其中零售业1514家,批发业881家,餐饮业194家,住宿业53家。

  众多的市场主体,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也吸引更多人来这里就业。

  此外,七里塘社区内交通干道纵横交错,新蚌埠路、淮南路、北二环、新海大道等主干道,以及轨道交通1号线等优质基础设施,都为社区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就业的巨大需求,自然成为人口流动目的地。

  产业强,人自然随产业走。

  经济加快发展,产业加速集聚,吸引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奋斗者从四面八方会聚而来,人才不断奔向“七里塘”。

  “烟火七里”最抚凡人心

  有人说,城市的吸引力不在于有多少现代化高楼大厦,而在于所展现的无穷魅力和烟火气息。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酷暑时节,每当夜幕降临,伴随着美食登场,七里塘社区街头巷尾尽是升腾的“烟火气”,一头连着居民的幸福,一头连着商家的生计,一头也连着城市的“颜值”与安宁。对于七里塘社区来说,如何帮居民们守护好这份烟火气,是摆在面前的一道“课题”。

  去年8月,该社区正式推出“好七·七好”美食地图,对美食资源进行汇总,重点推出首批37家宝藏店铺,涵盖火锅、熟食卤味、小吃快餐、精品私房菜、地道土菜馆、烧烤龙虾、韩餐、地方特色菜等。

  目前,该社区已经成立了家天下、禹悦里、武里山天街商圈联盟,有效串联三大核心商圈,精心策划并成功落地家天下广场舞大赛、禹悦里城市生活节、武里山新就业群体友好街区等主题活动数十场,提升了商圈知名度。

  该社区还通过活动引流,升腾市井烟火气。通过发挥商圈联盟联动优势,联合省二院,创新推出“中医集市”“民生夜市”等互动式、沉浸式系列活动,融合健康养生和社区活动,为商圈注入蓬勃活力与关注热度。

  当前,该社区正在持续释放“好七·七好”品牌效应,联动辖区商家、主流媒体、自媒体达人及电视台美食栏目组,推出“七里塘美食地图”,吸引居民打卡,提升美食品牌知名度。

  值得期待的是,为了打造消费新场景,七里塘社区积极推广复制武里山路“龙虾特色一条街”成功经验,正式启动家天下特色街区建设项目。

  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项目完成精准招商,并于6月27日正式开业。投资400多万元,全力打造彰显“烟火七里”魅力的品质消费新地标。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烟火气,是鼎沸的人气,是旺盛的商业气,是老百姓生活里有滋有味的喜气,也是一座城市的底气。不过,这份“烟火气”只是宜居的一个侧面。

  除了以“红色七里”为引领,驱动基层治理引擎;以“产业七里”为支撑,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烟火七里”为特色,打造社区活力街区,能留住21万常住人口的七里塘社区,还放出其他“大招”。

  当前,该社区正以“品质七里”为抓手,提升城市更新水平;以“幸福七里”为目标,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以“平安七里”为基石,构建和谐稳定环境。

  劈波斩浪潮头立,奋楫扬帆再远航。

  今天,七里塘社区21万居民的生活半径与产业半径逐渐重叠,产、城、人的良性循环,铺出社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江淮晨报-合新闻记者 方佳伟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