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蜀网品牌 > 一个人一个家 > 正文

十年·一个人一个家|万家灯火,我为光明登“高塔”

编辑日期: 2022-09-16 15:22:11    来源:蜀山区融媒体中心   

图片1.png

图片2.png

  记者手记

  德不孤,必有邻。“向善”汇成蜀山含金品牌,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有德之士。一个个充满友善、大爱、敬业的温情故事正在蜀山上演,好人基因正不断培育。

  蜀山区深入开展文明创建“细胞工程”等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弘扬道德力量,丰润道德土壤,全面构建评好人、树典型、学模范的工作机制,树立了一大批可亲、可敬、可学的身边好人,引领了新时代文明新风。

  为引导人们追求至善,催人奋进向善,蜀山区采取多种形式礼敬、礼遇好人。从2015年起,“好人节”成为蜀山区固定节日,每年的活动时间和内容都在不断延长与丰富。

  一粒沙子可以宣告沙漠的壮阔,在蜀山区,“有德”正成为合力,引导大家你追我赶。截至目前,蜀山区有1名“全国道德模范”、42名“中国好人”、11名“安徽省道德模范”、34名“安徽好人”、24名“合肥市道德模范”、102名“合肥好人”、367名“蜀山好人”。好人数量连续七年位居全市各县(市)区之首。

  当王开库在四川西昌刷新电网建设“中国记录”时,他的家乡——蜀山区笔架山街道夜色渐浓,华灯初上。

  “我每年基本320天在施工路上,但我觉得满足,因为我的成长路,也是一个家的幸福路,一座城市的光明路”。

  5月31日上午,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三级职员、特高压工程项目经理王开库,正在位于蜀山区的办公室内准备着,他将动身去池州,探望长江大跨越施工现场的线路班组……

  10年斗转星移,王开库为无处不在的光明来去匆匆,甘做“螺丝钉”,获得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他的家庭荣获“全国五好家庭”,而他身后的城市,则在文明创建之路攀蟾折桂,一座“好人之城”正成为擦亮城市的新“名片”。

  他的爱,封藏在电网里

  王开库的爱与电网建设密不可分。

  作为一名电力工程师,他已走过大半个中国。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2011年,我国特高压建设如火如荼,这一年,在四川西昌±800千伏裕隆换流站,王开库首次主导建设特高压工程。因为交通不便,设备运输延误,他和同事们16天连轴战斗,顺利完成3个月的工作量,一举刷新了特高压换流变的安装记录。

  站在高高的铁塔上,王开库把他的梦想与挚爱,倾注封藏在一根根电缆里。他扎根电网建设一线,经历过各种残酷的野外环境,致力于挑战更高难度的工程技术,甘做“螺丝钉”,并“把螺丝钉精神发扬光大”……

  经蜀山区推荐,2021年3月,王开库成功荣登“中国好人榜”。这是王开库,也是一座城的高光时刻。

  “掌声送给中国好人王开库、刘宁……”在2021年蜀山区道德模范交流互动活动现场,当主持人宣读表彰名单时,掌声如雷,王开库手捧鲜花走上颁奖舞台。

  在他身后,10年间,蜀山区已涌现42名中国好人。蜀山区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聚力培养宣传道德模范、争做“好人模范”,树立了一大批可亲、可敬、可学的身边好人。当选好人数量连续七年居合肥各县区之首,并获称“安徽省文明城区”。

  他的光,照亮“天花板”工程

  他追寻的光,与城市的光,交相辉映。

  2018年,蜀山区创城办正式成立,蜀山区委区政府高位推进,一场声势浩荡的文明城市创建大幕正式拉开,而这一年,王开库获得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50强称号。

  这又是一个高光时刻。2019年9月26日,经过近千个日夜的努力和坚守,王开库和他的团队确保了所负责±1100千伏古泉换流站各项施工任务高效地完成。

  “这可以说是特高压直流换流站工程的天花板。”王开库骄傲地表示,该工程输送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相当于安徽省夏季用电量的1/3,为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提供强大电力支撑。

  当王开库在特高压建设领域不断攀登的时候,合肥市蜀山区的文明建设活动也接连攀蟾折桂。

  2019年,蜀山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争创第三届省级文明城区为契机,围绕市民文明素质提升、住宅小区治理、等12项重点任务,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创城工作向纵深发展,让文明创建“为民”、“惠民”。

  这一年,蜀山区表彰了“小巷明星”;集中100天进行住宅小区、沿街环境秩序等四大专项提升;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等。蜀山区还成立高规格创城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动解决创建重难点问题。

  这些城市的光,与王开库追寻的光,共同组成一支关于光的优美鸣奏曲,这是个人与城市的共同生长,又是城市向上,照射给每个人的光……

  他的家,让爱与文明栖息

  “电话不普及的时候,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只能书信联系。”王开库的妻子张香玲回忆说。

  10年间,奔波在外的王开库也始终牵挂着家,他的每一本厚厚的工作笔记上,除了密密麻麻的工作记录外,常常见缝插针地写着“给家里打个电话”。

  为了让王开库在外安心,妻子张香玲主动放弃工作,选择在家照顾老人、抚养孩子,这看似简单的选择却意味着巨大的付出。

  2015年,王开库正在宁夏,却接到老父亲病重的消息。他匆匆看望后,因为工期太紧只能回到了岗位,妻子则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在家和医院往返,直到老父亲平安出院。

  “老人年纪大了,孩子也在上学,两头兼顾,确实很累,不过他在外一样很辛苦,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张香玲说。

  2020年初,当时疫情形势正严峻,位于合肥的一座变电站需要紧急更换设备,王开库得知抢修消息后,带领主动报名的党员团队奔赴现场。张香玲虽万般担心,但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大家,千万不要大意。”

  2021年11月24日,王开库在北京接受“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回来后,妻子和儿子已经在车站外早早地等候,给他送来了鲜花,一家人难得地拍了张合影。

  家是归处。在点亮万家灯火的道路上,家里的光是他心之归处,让他创业拼搏无所畏惧。

  2022年5月,王开库家庭入选全国妇联表彰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

  他的赞,送给流光溢彩的城

  城市在变,车水马龙,生生不息。

  无处不在的是光明。王开库把他的点赞送给城市,这是一座城市不断变化的内在,像10年前天鹅湖的灯火依稀,到10年后天鹅湖璀璨的“灯光秀”登上央视。

  十年间,王开库在高塔上见过荒漠落日,也看过大江奔涌,但唯有家之所在的合肥,是他永恒眺望的方向。“每次回合肥,我都觉得这个城市在变,作为电力工作者,我更喜欢观察一个城市的夜,10年前,很多楼宇都没有灯光美化,现在,合肥的夜,是楼宇的夜,已经成为合肥的景。”

  工作之余他喜欢在匡河散步,“到处都是小公园,路口都是花境,移步换景。”王开库行走在匡河沿岸,人流不息,这里如今已经成为城市网红打卡点。

  这些微小的光,正在汇聚城市的光。2018年,蜀山区率先启动省级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巩固小区环境、市场环境和道路环境提升成果;狠抓城乡环境治理提质、市政园林建设提品……

  更美丽、更干净、更文明,这是王开库与城市共同奋斗的10年,由近及远,一座“文明城市”的标签让人无比尊敬。

  他的梦,让文明成为风尚

  “不同岗位,不同阶段,都有不同责任。”去年安徽省电力公司启动“强脊工程”,170名电力新人送到送变电锻炼一年,王开库成了他们的辅导员,他希望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

  这一年,蜀山区启动了“好人学党史”活动,王开库和蜀山区的各级好人,走进了校园、走进社区,成为文明的传播者。他的事迹,还走进了蜀山区建立的全省首个区级“好人馆”。

  因为志同,所以道合。王开库和蜀山区的志愿者们一起参加公益活动,与安徽好人孟令军参加助学、看望老人……

  “我身边的志愿者和道德模范、好人越来越多。”文明创建的大潮汹涌,尤其是最近几年,王开库明显感受到城市文明所带来的澎湃热情。

  “崇德向善需要代代传承,需要大力弘扬,需要蔚然成风,我希望蜀山好人越来越多,成为蜀山的名片,城市的新风尚,”王开库说。

  事实上,从2015年起,“好人节”已经成为蜀山区固定节日,自2016年起,蜀山区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礼遇好人……

  “光明使者”王开库在光明和文明的征途上奔波,他和他的家,他和这座城,像夜幕下的城市渐次点亮的璀璨灯火,天地万物,光芒万丈又温暖无比。

  这是一个人的骄傲,一个家的故事,以及一座城的万物有爱、生生不息……

  (孙雨静 安徽商报记者 汪漪)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