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全景蜀山 > 正文

百米“巨龙”飞上天空

编辑日期: 2024-01-29 16:06:26    来源:今日蜀山   

  放飞一个108米的“巨龙”风筝需要几步?先把由108块“龙骨”组成的龙身展开铺在草地,再将由108个零件组成的龙头与龙身相连。井岗镇卫楼社区居民余又胜手持风筝线,一边往后退一边用巧劲一拉,“巨龙”顿时腾空,在空中舞动起来,市民们连声惊呼:“快瞧啊!空中有条腾飞的巨龙!”

  从飞禽到走兽,把风筝玩出了“花”

  合肥哪里的珍奇“动物”最多?除了动物园,大抵就是余又胜的工作室了。

  在卫楼社区临水家园小区里,藏着一间宝藏工作室——合肥市胜鸢风筝工作室。龙、凤、孔雀、老鹰、燕子……甚至神舟飞船,都在这间工作室中藏着。

  1月16日,笔者来到胜鸢风筝工作室时,余又胜正在拼接龙风筝的龙头。108米的超长风筝,光是龙头就有半人高,这幅作品是余又胜为了纪念建党百年而制作,如今在龙年来临之际,他再次放飞了巨龙风筝,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一份荣光。

  在500余平方米的工作室内,“飞禽”盘旋在天花板上,裸露在外的管道上,也盘踞着一只小龙,在灯光的照耀下,鳞片微微反光。除了飞禽走兽们,胜鸢风筝工作室还有载人飞船,“这是我们做的空间站和载人飞船、货运飞船造型的风筝,这5个风筝放飞后可以在空中拼接成空间站对接状态。”除此之外,三国元素、京剧元素、包公形象都跃然纸鸢上,形象有趣。

  因颈椎病与风筝结缘二十年

  余又胜曾经是一名驾驶员,这份职业让他落下了严重的颈椎病。“20多年前,我常在天鹅湖边散步,有一天颈椎病犯了,头疼难忍。”余又胜说,在一旁放风筝的大爷见状,便上前询问他的情况,得知自己是颈椎病犯了后,大爷建议余又胜可以放放风筝,调整颈椎。“先前去看中医时,中医也曾跟我说过放风筝治疗的办法。”在大爷的建议下,余又胜开始接触风筝。

  放了十年,做了十年,如今,他已彻底被风筝给迷住。“我一开始买风筝回来放,越放越好玩,我就从大的买到小的,后来买风筝已经无法满足,我就自己做。”

  从一名玩家到国家级风筝裁判、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风筝项目非遗传承人、合肥市风筝运动协会副主席,余又胜将自己的兴趣经营成了一份事业。

  为技艺穷尽心血

  巨龙风筝的龙头是关键。刚开始做龙头时,材料怎么都达不到要求,不是弯曲度不够,就是不够坚韧。为寻得合适的竹子,余又胜在朋友的推荐下,前往马鞍山市和江苏省的交界处,在一片竹林里找到了适合的材料,又经过一次次的实验,找到了最合宜的弯曲度和长度。

  2018年,余又胜被授予风筝项目国家一级裁判称号,“一级裁判考试需要交一个自己制作的风筝,我的灵感来源于孔雀。”为做好这个风筝,余又胜成了合肥野生动物园的常客。

  脖子高昂,身姿挺立,羽翼丰满,尾巴绑有孔雀羽毛……余又胜将自己最得意的孔雀风筝放飞在低空,仿佛真孔雀飞上了天。做风筝的三个月里,他时常去观察孔雀,一看就是一整天,“经历了四五次返工,直到最后,我拿着风筝一比看,和脑海中的孔雀形象一下就对上了!”

  推动风筝文化进校园

  2015年,余又胜带领安徽风筝协会风友俱乐部成功完成了风筝文化进校园的课题。当年起,合肥市凤凰城小学率先开设了风筝运动文化社团课堂。同时,余又胜及其团队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风筝运动文化进校园、小学生社团课题风筝课堂选编实用教材等,让风筝运动有了一个可参照的标准,深受师生的喜爱。

  2018年,合肥市第八中学非限定性课程开设了风筝运动文化课,这在全国风筝文化传承和发展上是极其少有的做法。

  为让更多人熟识风筝文化,余又胜带领风友俱乐部会员组建了风筝文化教学基地,并创办了安徽省首个风筝运动文化展览馆、安徽省首个风筝文化工作室。“未来,希望更多人了解风筝文化,喜爱风筝,传承风筝项目非遗,让传统文化如风筝一般,高飞不断线。”

  (胡凤娇 王雅雯 詹伟伟)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