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蜀山区深入开展普法工作,扎实完成“七五”普法规划任务。充分用好“人、才、物”三项资源,严格对标重点工作,顺利完成普法任务,持续创新普法方式,大力丰富普法内容,全面实现普法目标。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深入推进“魅力蜀山、首创之区”筑牢坚实的法治基础。
发挥人力优势 引领精准普法
为扩大普法宣传的覆盖面,区司法局在全区各镇街组织成立“彩虹快递”等117支志愿者队伍,吸纳了包括法官、检察官、执业律师、高校学生等在内的1400余名普法志愿者。志愿者每月深入各社区(村居)、商企、广场等人流密集场所,月均开展与群众切身相关的“婚姻家庭”“遗产继承”“债权纠纷”等各类法宣活动29场,发放宣传品过千件,收集群众法律咨询和意见310余条,反馈落实率超97%。此外,法律志愿团队的志愿者们主动作为,采用“巡回”“驻点”等方式在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等司法行政工作的各环节渗透法治宣传,及时介入援助、调解案件,及时参与信访矛盾化解,为弱势群体及当事各方提供法律答疑和居中建议,及时为社区矫正人员、刑释解矫人员等提供法治辅导和帮助。
区司法局面向基层,发放法律需求征集表,找准群众的法律盲点和关心的法治热点,从市级“七五”普法讲师团资源库中挑选相关专业方向的讲师,完成对区级讲师队伍的动态调整。每月“一主题二讲座三活动”的模式,既提高了普法的针对性,回应了群众对于法治素养提升的关切,又通过丰富的法治活动激发了群众的学法热情,在全区营造了良好的学法氛围。
用好科技手段 助推智能普法
2018年,蜀山区在全省率先引进法援自助终端一体机,一体机的使用将使受援人案件登记时间由30分钟缩减至3分钟,充分实现法律援助工作智能化,有效提高公共法律服务效率。法援自助终端一体机操作简便,受援人通过自助身份证读卡,人像采集等简单步骤即可进行实名认证,并按照系统提示自动进入案件登记程序。通过一体机配备的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受援人只需口述案件信息。过去由人力填写的案件登记表和经济状况登记表等环节也均由一体机代劳。此外,一体机还内置了法律问答库,根据受援人提供的案件信息,一体机将自动推送相关的法律答疑,答疑范围覆盖了85%以上的常见法律咨询,来访群众语音提问智能机即可受理反馈。
搭建灵活阵地 实现便捷普法
据了解,蜀山区共有94个法律服务微信群和1个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成员总数超过2000人,过百名法律服务工作者进驻,解答法律咨询2400多次,各平台发布法律维权典型案例、法律常识过千条。
在建筑工地较多的井岗镇,区司法局联合镇司法所举办全省首场“流动法律书屋进工地”活动。活动书籍由司法所统一提供,具体包括《宪法》《民主与法制》《以案释法百科全书》等在内的过百种近500册法律刊物,工友在活动现场可免费借阅刊物,司法所的法律顾问和法援律师也随书屋“流动”,每到一个工地都“零距离”为工友答疑。(赵晓云 季云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