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慈善工作站”让“救助、慈善、便民”服务形成一体化
蜀山区民政局通过积极探索,在尝试建立“救大难、应小急”工作模式基础上,推出了“幸福驿站”这一创造性的服务品牌项目。通过自筹资金,依托全区现有12个“慈善工作站”,为全区困难群众开展急难救助、公益便民等志愿服务,在全区形成集“救助、慈善、便民”服务一体化的工作格局。
“幸福驿站”畅通救助渠道
“幸福驿站”品牌项目于今年6月正式试运营,三里庵街道竹荫里社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与企业、卫生、社会组织等相关单位牵手合作,统筹各类救助力量,链接资源,对低保户家庭、残疾人、大病患者、流浪乞讨等人员开展针对性服务。
“社会组织机制灵活,反应快,提供服务方式多样化、能及时有效地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蜀山区利用慈善进社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专业优势,积极开展打造蜀山品牌的工作,“幸福驿站”项目是蜀山区在全面开展“救急难”工作的部署,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统筹辖区各类社会救助资源,形成救助合力而打造的品牌项目之一。
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形成救助合力
“幸福驿站”志愿服务项目主要依托慈善工作站,通过慈善工作站组成人员为“幸福驿站”的兼职志愿者,并对他们进行专门培训,为居民开展急难救助、公益便民等志愿服务。
“幸福驿站”主要提供四类志愿服务:便民类:免费提供雨伞、老花镜、常备应急药物、茶水、手机充电等用品和服务。急难救助类:对流浪乞讨人员、流浪未成年人、走失老人、精神病人等做到主动发现、主动帮助;对出现临时急难情况的群众视情形提供临时免费就餐服务。协助服务类:对有特殊困难的群众,指导并协助其到社会救助部门申请救助;对周边突发事件帮助拨打120、110、119等求助电话,协助有关部门及时处理问题。
此外,还有开展各种主题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面向低保、残疾人、重病、困难人员家庭以及流浪乞讨人员,提供生活帮扶、心里疏导、精神慰藉、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小公益,大爱心;小平台,大作为
“幸福驿站”志愿服务项目是一项长久性、经常性的公益项目,有利于全区慈善理念的传播。有利于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和群众困难的及时解决。“小公益,大爱心;小平台,大作为”。当前,民政部正将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列为当前民政部门“头等大事”,并就全国开展“救急难”工作进行试点。蜀山区作为“救急难”工作试点城市,“幸福驿站”的出现为完善蜀山区社会救助体系,更好地补短板、托底线,探索建立“救大难、应小急”工作模式创造了新的思路,另辟蹊径及时解决困难群众遭遇的急难问题。
当前,全区社会组织特别是公益慈善类组织发展迅速,其中很大部分属于草根,受制于人力物力财力,这些爱心组织的很多新思路新点子无法实现,“幸福驿站”的出现刚好为这些社会组织的发芽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王英 周芹 刘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