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蜀山经济开发区获悉,辖区一家企业已经自主研发出团雾探测预警诱导系统,该系统运用光学遥感技术,可以区分出团雾区和非团雾区,准确监测和预报出团雾区的能见度并且提前预警。该雷达定位团雾精度达到7.5米,由安徽中凯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合作,历时2年研制成功。
“团雾”在气象学上称为辐射雾,是由于地面辐射冷却,直接使贴近地面团雾往往出现在大雾中数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范围内,雾气更浓,能见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点,被称为高速公路的“流动杀手”。“因为技术等原因,团雾探测预警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安徽中凯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卫东介绍说,目前高速公路能见度自动观测仪器的布设密度和资料传输时间间隔不同。
在设施相对先进的沪宁高速上,能见度自动观测空间距离的间隔约10公里,每1分钟传一次资料,但团雾距离一般不足10公里,所以自动观测仪也不能完全监测到团雾。能见度在200米以下时,自动观测仪也可能出现较大误差。“又因为团雾不是静态的,是不定时移动的。目前,气象部门现有方法和监测设备的局限性,准确监测和预报团雾难度极大。迫切需要引入新的监测技术和方法。”
据介绍,2017年,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正式增资入股中凯股份公司子公司“中科天达”,运用其核心的雷达监测技术,全力参与到“中科天达”在道路气象环境安全监测与汽车智能信息化项目的研究,共同推进了团雾探测预警诱导系统的产业化进程。
据安徽中凯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周剑介绍,团雾探测预警与能见度测量合成光学雷达是测量光通路上气溶胶和水汽后向散射信号,反演各采样点消光系数,与大气分子消光系数合并后计算获得能见度。全光路采样,数据更准确;能够对不均匀雾(团雾)位置做出指示,并给出团雾内部的能见度数据,这对于团雾的监测及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研发的团雾探测预警系统的核心探测单元合成的光学雷达已获得相关专利,是国内首台商用团雾预警仪。”周剑说,该系统目前已经在相关高速路段试用,系统准确探测定位团雾位置,结合可变信息情报板等信息展示手段,实现了提前对通行车辆进行预警的作用。
据安徽中凯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卫东介绍,该公司基于团雾监测预警光学雷达开发出的团雾探测预警诱导系统,目前已进入外场测试阶段。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技术,争取在实际路面进行试点,并有望于2018年进入应用量产阶段。目前,安徽中凯公司已申请了激光雷达自动采集和防护方法的发明专利。
安徽中凯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通信终端和车联网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公司,同时专注于智慧城市领域的项目构建, 为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园区等智慧领域用户提供一站式项目解决方案;也是国内领先的大数据平台综合服务商。
(沈海军 路璐 胡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