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成链,“无废”场景遍地开花
“无废城市”建设不仅要提升固废利用处置能力,还要将“无废”理念深植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之中,化作一个个触手可及、可观可感的生活场景。
4月5日,记者在合肥市蜀山区蜀麓苑社区广场上看到,一台绿色的智能回收机格外醒目。社区居民手持各类可回收物有序排队投递。
该社区居民王女士把提前分类好的黄板纸、塑料瓶分别投入回收机。迅速精准称重后,她很快收到按照实时价格核算的钱款。整个过程不到3分钟。
“既环保又能增收,大家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王女士说,该机器可以回收纸品、塑料、金属、织物等,每公斤0.2元到0.6元不等,价格还会随着市场价格浮动。
蜀麓苑社区还成立了由社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居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环保宣传活动。越来越多的居民使用手提袋等可循环利用的物品、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主动践行“无废”理念。
随着合肥市“无废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智能回收机正从“新鲜事物”变为“社区标配”。截至目前,合肥市已布设1000多台智能回收设备,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2024年,我省制定实施《安徽省“无废城市”建设行动方案》,在全省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截至2024年底,全省80%的国家级园区和75%的省级园区完成循环化改造;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9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3%;全省共建设无废景区、无废工厂、无废社区等“无废细胞”3014个。“无废”理念正春风化雨,推动着绿色与发展“双向奔赴”。
“下一步,我们将推进我省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着力推动无废工厂、无废园区等‘无废细胞’建设,积极探索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新路径,加速实现全省域‘无废城市’建设。”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