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聚焦蜀山 > 正文

三地文化“顶流” 齐聚春天“出圈”

编辑日期: 2024-03-11 16:56:36    来源:合肥晚报   


 


  庐州吴氏船模(资料图)


 


  徐氏纯阳剑  詹伟伟 供图

  (上接03版)

  “清风阁,日月明,百鸟朝凤终归林;赤阑桥,四古巷,花开花落墨客吟。”这是非遗歌曲《岁岁亦安》里的一段庐剧念白,将观众代入到诗情画意的合肥山水画卷。该节目在传统歌舞、曲艺的基础上,由省级非遗徽帮裁缝传承人王俊联袂西园新村小学南校学生进行创新,将非遗华服秀和情景表演融入其中,共同演绎。“表演的服装运用了大量的安徽元素,特别是安徽博物院的玉鹰、玉龙和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尊。”王俊告诉记者,他很高兴能借助这个舞台,将五千年前的文物用现代非遗技艺表现出来,让传统服饰成为穿在身上的文化。值得关注的是,节目中的孩子们不仅将穿上王俊亲手制作的传统刺绣服饰,还将手持包含童寿记木版水印花笺、水墨剪影、扇面仕女画等在内的20余件非遗文创产品进行展示。

  “这个节目筹备了两个月时间,孩子们利用周末和寒假时间参与排练,付出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呈现出来的效果也令人满意。”蜀山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让非遗传承人和小学生同台演出,正是体现了非遗文化的薪火相传,也让青少年感受到非遗传承人身上传递出的技艺匠心精神和文化传承精神。

  诚意满满的“地域文化融合”

  近年来,合肥市不断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采取了更融合的手段、更新的视角、更高的立意,如非遗+科技、非遗+文旅、非遗+文化创意产业等,进一步激发了非遗的生机与活力,让其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此次“江淮之春”2024非遗传承·戏曲歌舞晚会,就是合肥都市圈一次诚意满满的“地域文化融合”。徐启东导演介绍,合肥都市圈中的合肥、六安、淮南三个城市就如同三个关系密切的好兄弟,地缘相亲、文化相通。“比如说庐剧,在安徽就分东、中、西三路。西路以六安为中心,东路以芜湖为中心,中路以合肥、巢湖为中心,一脉相承,但又有不同的风格。”

  “说白了,就是把家藏的好东西、好技艺、好的传统文化都呈献出来,让观众看得尽兴、听得尽兴、玩得尽兴、品得尽兴。此次举办‘江淮之春’晚会,就是希望三地既能展示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又能在地域文化融合中达到共通,携手发展,共同将安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推向更高峰。”徐启东说。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秦鸣 通讯员 戴璐 詹伟伟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