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正在参观月球样品。
4月24日,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尽管是充满凉意的阴天,但会场内温度与热度持续上升。在2023年“中国航天日”航天科普系列展览上,有年逾7旬的退休教师,有正值青春的志愿者,虽然年龄跨度大,但他们都是“航天迷”,带着一颗向往星辰的心,打卡“中国航天日”。
七旬老人辗转3趟车来观展
中午12:00,距离展览对外开放还有1个小时,75岁的谢薛就已经等候在会展中心北门。
“孩子跟我说合肥有个航天展,帮我预约登记了进场二维码,我就想来看看。”谢薛是一名小学退休教师,家住蜀山区,距离会场有17公里。他说,自己特地提前吃了午饭,倒了三趟公交车才到这,就想早点进来观展。
在航天元宇宙沉浸式体验展区,谢薛刚走进展区内就笑着大呼“头晕”,但仍坚持体验了一半“火星之旅”。体验后,他又找讲解员了解这一展区背后的科技含量。“现在我们国家的科技进步太快了,这以前用在天上的技术,像遥感技术,现在都能融进科普场景里让大家来参观体验。”谢薛感叹。
青年志愿者首次带队参加志愿服务
21岁的志愿者黄章宇来自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本次“中国航天日”是他第三次参加展会服务,他首次带队20名志愿者。黄章宇坦言,工作变多了,责任也变得更重了。
据了解,黄章宇团队主要负责中国航天科技展区的观众引导和基本讲解。早在4月21日,他就早早来到场馆参加培训。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对各展区位置和展品有了基本了解。”为了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展体验,22日他来到展馆,边看简介边记录。“来来回回不下三次。”
正在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读大二的他,对现场的高科技展品十分有兴趣,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VR体验项目。“VR技术带来的感受非常震撼,此前从来没有接触过。”黄章宇说,这些先进技术也开拓了自己的眼界。
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黄章宇也遇到不少挑战。“开幕前天下大雨,车辆安排和人员离场对接时间不同步。”后来他联系上司机总部,并尽快确定车辆,保证人员及时送达。“能有幸见证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我感到十分荣幸!”
外地教授来肥参会了解新需求
另一边,来自山东的何微微正站在一家气象卫星研究的企业展台前,与企业负责人谈聊许久,对话中的专业知识让记者觉得她“不简单”。果不其然,何薇薇不仅是一位外地赴肥的参观者,也是一名来自烟台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副教授。
作为一名研究光学遥感的青年学者,风温探测是她的研究方向之一,而这项技术的先进与否,关系着天气预报水平、卫星发射成功率的高低,以及保障航天器发射、运行和返回过程的安全性能。而星载风温探测则是风温探测领域的一个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
“相较于传统技术,它不受地理条件和天气限制,并可进行全球尺度全天候遥感观测。”何微微表示,此次来合肥,希望能在展会上多了解一些新需求,为他们团队后续研究找到更为清晰的努力方向。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刘小容 李润媛 汪涛/文 高博/摄